日月光供應鏈減碳提前達標 祕訣藏在廠房地板和員工球鞋
日月光高雄廠區,為了先進封裝大爆發擴建的新廠房,塗上亮灰色地板。
嶄新光亮的塗料,其實是封裝製程剩下的廢膠條回收後重新精煉再製。
日月光企業職安處長顏俊明腳上的白布鞋,也是廢膠捲回收再製的產品。
從廠內到廠外的減碳行動
減碳浪潮已經擴大到整體價值鏈,沒有人能獨善其身。而在日月光,從廠內到廠外,一場抱團合作、重新建立生態系的減碳行動,更已鳴槍起跑。
日月光已經向國際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」(SBTi)承諾,2030年,廠內用電、燃氣等,要減掉35%的碳排;而走出廠外,擴及原料採購、運輸等的「範疇三」碳排,也就是供應鏈減碳,要降低15%。
目前,日月光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兩成。每年範疇一與二的減碳量也以3%的目標推進,且有14座工廠獲綠色工廠認證。在自身持續加大減碳力道的同時,佔總碳排達85%的範疇三,也就成為重中之重。
範疇三的碳排要下降,日月光從供應鏈管理以及循環經濟兩路並進。
日月光與十多家供應商組成了低碳供應聯盟,由中心廠攜手供應鏈一起想辦法減碳。要讓供應商一起動起來,日月光還有一個變革:跨部門協作,多方影響供應商。日月光也希望更多供應商能在減碳的路上被看見。
此外,日月光2017年就首創業界舉辦「供應商永續獎」。2020年推動全新激勵措施,鼓勵供應商提出永續合作計劃案,從過往的頒獎轉為實質的經費補貼,加深供應商伙伴的鏈結。
廢棄物變資源再利用
大力推動供應鏈的合作外,循環經濟也能從源頭開始,帶動範疇三的減碳。「我們重新思考廢棄物,以循環的角度來看,就可以找出新的可能,」日月光廠務營運總處資深處長易良翰說。
將原本一次性使用的包材與容器,先和客戶溝通,再整理成客戶可以二次使用的乾淨度,重新載回上下游再利用。可以重複使用的,還有承裝IC的托盤,經過高溫清洗後,就可以送回廠區再利用。
日月光申請「資源循環網絡計劃」,把乾淨的托盤重複再利用,減少廢棄物。也把封裝過程的餘料「廢膠條」重新再製,將廢膠條精煉後加在建材與塗料裡。並將當中二氧化矽做成新球鞋,這樣的做法,能讓廢棄物減量,減碳效果達六成。
從供應鏈合作出發,推動循環經濟,日月光在範疇三的減碳,遠超先前訂下的目標。日月光與價值鏈合作動起來,迎戰淨零的挑戰。

更多詳細資訊